一周科技要聞(7月31日)
2017-08-03 17:33:00 閱讀(427)
1. 谷歌成立人工智能加速器項目,支持AI與機器學習初創企業
近日,谷歌推出名為“LaunchpadStudio”的新項目,基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初創公司可以在谷歌的幫助下啟動谷歌Launchpad 初創企業加速器項目,旨在向他們提供其在初創和規模擴大階段所急需的資源,為初創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和擴展他們的業務和產品。據悉,啟動谷歌加速器項目的初創公司將可使用人工智能集成工具包、產品驗證支持,與包括《財富》500強企業從業人員、谷歌人工智能專家以及硅谷和全球其他地區的風險資本投資者舉行案例研討會。

2. 微軟開發人工智能調溫器,可監測空氣質量
據悉,微軟最近在YouTube上傳視頻,公開新產品——帶半透明觸摸顯示屏的調溫器GLAS。該產品以微軟的Windows10操作系統和Azure云計算平臺為基礎運行,并且搭載微軟的語音秘書小娜(Cortana),可以接收和回復人的語音命令。微軟正致力于與家電企業合作,包括多種類的家電產品,都將裝載小娜(Cortana)、Windows10和Azure等微軟平臺。而調溫器GLAS是微軟邁出的第一步。

3. 迪士尼利用人工智能開發觀眾表情監測系統
7月31日據報道,加州理工學院和迪士尼計劃合作研發一套神經網絡系統,希望可以追蹤到觀眾的面部表情,預測觀眾對電影的反應,并且通過這項技術,了解人類行為對于開發更高級的人工智能系統上有極大的幫助。據了解,這套系統使用了一種名為分解式變量自動編碼技術,該技術能夠更好地捕捉復雜的事物,比如動態的面部表情。

4. 國內首個商用開源區塊鏈平臺落地,區塊鏈金融邁向場景應用
7月31日,微眾銀行、萬向區塊鏈、矩陣元聯合宣布,將三方聯合研發的區塊鏈底層平臺BCOS完全開源,致力于打造一個深度互信的多方合作共同體,進一步推動分布式商業生態系統的形成,讓區塊鏈金融步入場景應用時代。BCOS平臺作為國內首個安全可控、可商用的開源區塊鏈技術平臺面世,通過集成身份認證、非對稱加密算法、引入技術治理功能、支持全面監管審計功能等舉措,可支持多個行業的應用需求,滿足中國金融業務要求,為區塊鏈技術在中國各行業的應用以及推動分布式商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 愛立信推出基于蜂窩物聯網的智能路燈解決方案
近日,在中國電信2017天翼生態博覽會上,愛立信首次推出基于蜂窩物聯網的智能路燈解決方案,幫助市政部門實現路燈的智能管理,并大大降低能耗。隨著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基礎設施領域也在進行智能演進。目前的城市照明存在開關方式易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導致控制失效和能源浪費以及無法實時監測路燈狀態等諸多痛點,愛立信基于蜂窩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路燈解決方案可有效應對上述等痛點。市政管理部門可通過城市智能管理平臺,實現對路燈的遠程集中控制和管理。根據采集的數據,有效監控路燈線路是否存在漏電,實時定位故障路燈,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并大幅降低能耗。
6. 恩智浦攜手亞馬遜AWS在物聯網領域開展合作
恩智浦半導體26日宣布與亞馬遜AWS開展合作,在其設計研發的Layerscape智能網關平臺上成功完成對亞馬遜AWS Greengrass的集成。亞馬遜Greengrass軟件程序能將AWS云服務擴展至本地設備,以便收集并分析更靠近信息源的數據,同時使得在本地網絡中與其他設備間的安全通訊成為可能。這一融合為邊緣計算和物聯網云平臺的互動提供了高效的安全支持,實現了業務的敏捷交付,進而為家庭、企業和其他商業環境的用戶提供國際水平的安全的物聯網服務。
7. 美國AMD半導體公司在好萊塢開設AR-VR工作室AMD Studios
美國AMD半導體公司于30日晚上在美國洛杉磯市中心的The Novo公布了設立在好萊塢的新機構AMD Studios。AMD Studios成立的目的是與電影制作人及技術開發者一起合作,在電影、電視以及VR/AR制作方面開發內容編輯及渲染的定制處理系統。
8.“先試再買” 亞馬遜AR新專利創新購物體驗
7月27日,亞遜獲得兩項專利,表明亞馬遜正考慮利用增項現實技術,來超越實體零售商僅存的優勢——即讓消費者在購買前試用。第一項專利名為“增強技術展示”,意味著利用電子商務網站的產品數據,生成高度逼真的AR圖像,包括珠寶、眼鏡、手表和家具。第二項專利名為“利用光線投射物品形象”,是一個能夠將產品圖像投射到房間中的系統。如此一來,消費者就能在購買前看到家具等物品的外觀。

9. 首例3D打印全頸椎人工椎體置換術在滬進行
7月31日據報道,上海長征醫院院骨腫瘤外科肖建如教授研發團隊為患有頸椎巨大軟骨肉瘤的小文實施了世界首例6節段頸椎切除術,并為她安裝上了世界首個全頸椎的3D打印人工頸椎椎體,以代替徹底切除的全頸椎椎體。據了解,此次設計的3D打印全頸椎人工椎體與以往的人工椎體相比,具有的海綿狀微孔結構,有利于假體與鄰近骨面的融合。同時,假體中央留有植骨孔道,便于同種異體骨植入,最終實現生物融合。此外,假體頭端外形完全根據寰樞椎關節的生理結構和生物力學特點,精確匹配,使重建更為穩固,而且還具有更好的抗拔出和抗旋轉能力。
10. 美國海軍展示3D打印概念潛水艇:打造時間僅需4周
近日,美國軍方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了一個機身長度約為9米的潛水艇,僅僅耗時4周。這艘3D打印潛水艇是一艘概念驗證型潛水艇,是以現役美軍海豹突擊隊使用的潛艇為基礎制造的。研發團隊使用了工業級的大型3D打印設備打印了6個碳纖維切片,組裝成為潛艇的機身。采用3D打印生產的船體直接將成本減少了90%,時間周期也大幅度縮短,這對于軍事工業水平提升意義重大。












































注冊有好禮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0322號

快速找產品






400-0033-166
8:30-18:00



